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41
作者
李琳娜 [1 ]
璩路路 [1 ]
刘彦随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识别方法; 城乡融合; 村镇有机体; 居业协同; 乡村振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乡村与城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亟需构建乡村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加快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多级目标体系建设。本文依托城乡融合系统和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尝试构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其中,城乡融合系统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乡村地域系统指标体系涵盖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进一步通过均方差决策法、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研究方法,识别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和居业协同体。以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分析结果基本能反映不同乡镇、行政村的发展特征和定位。区别于以往研究侧重城镇体系等级结构,本研究提供了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等级差异的识别方法,对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2]   江苏省城乡空间融合的形态演化研究 [J].
车冰清 ;
陆玉麒 ;
王毅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07) :1022-1031
[3]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4]   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特征与重构策略——以邓州市桑庄镇为例 [J].
冯健 ;
赵楠 .
人文地理, 2016, 31 (06) :19-28
[5]   中国地级市尺度城乡等值化发展的分异规律(英文)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裕瑞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5, 25 (09) :1075-1088
[6]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J].
王艳飞 ;
刘彦随 ;
严镔 ;
李裕瑞 .
地理科学, 2016, 36 (01) :20-28
[7]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玉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
[8]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李裕瑞 ;
王婧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99-212
[9]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两点思考 [J].
陈锡文 .
经济研究, 2014, 49 (01) :4-6
[10]   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 [J].
龙花楼 ;
邹健 ;
李婷婷 ;
刘彦随 .
地理研究, 2012, 31 (03) :49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