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气溶胶排放源对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分布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谢博文 [1 ]
杨少英 [1 ]
李永秀 [2 ]
机构
[1]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气象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关键词
气溶胶; 排放源;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发展的耦合了气溶胶模块的最新版区域气候模式RegCM4/Aerosol,选用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源(EDGAR)和亚洲区域排放源(REAS)分别对中国地区进行了1 a的数值积分,分析了上述2种气溶胶排放源对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浓度和干湿沉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排放源对硫酸盐气溶胶(SO2)量级和分布的模拟基本一致。在西南和华北2个源区,2种排放源模拟的SO2浓度均高达100μg/m3。由于EDGAR排放源中黑碳(BC)和有机碳(OC)排放量级较小,模拟的中国地区BC和OC浓度均比REAS排放源模拟值偏小50~100倍左右,对应其模拟的BC和OC干(湿)沉降通量也比REAS排放源模拟结果偏低50~100倍左右。东亚气溶胶模拟中,REAS排放源优于EDGAR排放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东海近海气溶胶的陆源特征 [J].
吴天 ;
魏星 ;
郑志坚 ;
陈莹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9 (05) :626-633+641
[2]   广州城区冬季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J].
陶俊 ;
朱李华 ;
韩静磊 ;
张涛 ;
陈来国 ;
许振成 .
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02) :53-56
[3]   福州市春、冬季霾日与非霾日PM2.5及碳气溶胶污染水平与特征 [J].
陈晓秋 ;
俞是聃 ;
傅彦斌 .
中国环境监测, 2008, 24 (06) :68-72
[4]   重庆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与回顾 [J].
彭中贵 ;
陈军 ;
孟小星 ;
刘远立 ;
张毅 ;
孟梅 .
中国环境监测, 2001, (S1) :11-14
[5]   珠江三角洲某乡镇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J].
罗丽红 ;
邵振才 ;
周健能 ;
汪伍珍 .
中国环境监测, 1999, (04) :14-17
[6]   中国城市气溶胶危害评价 [J].
车凤翔 .
中国粉体技术, 1999, (03) :7-13
[7]   工业SO2排放对东亚和我国温度变化的影响 [J].
钱云 ;
符淙斌 ;
胡荣明 ;
王自发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6, (02) :48-54
[8]   制订我国SO2质量和排放标准的一些思考 [J].
魏复盛 .
中国环境监测, 1995, (04)
[9]  
An Asian emission inventor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sources for the period 1980–2020[J] . Ohara T.,Akimoto H.,Kurokawa J.,Horii N.,Yamaji K.,Yan X.,Hayasaka T..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07 (100)
[10]  
Aerosol modelling for regional climate studies: application to anthropogenic particles and evaluation over a European/African domain[J] . F.SOLMON,F.GIORGI,C.LIOUSSE.Tellus B .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