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之定位

被引:14
作者
庄乾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普通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 特别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并非完全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工具,而是基于预防犯罪而设。相较于普通程序,特别程序原则与制度均具有高度的融合性特点。未成年人心智的脆弱性与选择的无力性,要求诉讼程序与制度兼具教育、帮助以及融合国家与社会综合力量的能力。萌发于普通程序下的特别程序既受普通程序原则制约,又受微观成人司法制度影响。确立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独立地位,实现由一元化普通程序向二元化诉讼程序的转变,既是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与相称性原则的要求,又是一元国家向二元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青少年保护·立法与少年司法.[M].康树华; 施琦; 杜立;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  
少年司法制度理论与实务.[M].于国旦; 许身健;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3]  
刑事政策学.[M].许福生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4]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5]  
弗里德曼文萃.[M].(美)弗里德曼著;高榕;范恒山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6]   未成年人特别程序配套规定之评析 [J].
程晓璐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 (03) :84-90
[8]   冲突与平衡: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J].
陈晓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12) :60-64
[9]   超越与突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研究——兼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体系的构建 [J].
田宏杰 ;
温长军 .
法学杂志, 2012, 33 (11) :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