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赵洪利 [1 ]
李军 [1 ,2 ]
贾志宽 [1 ]
王学春 [1 ]
王蕾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硬度; 团聚体; 土壤蓄水量; 入渗速率; 冬小麦;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2.1 [干旱地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深松、翻耕三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时,免耕与其它处理相比,增大了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其土壤干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3%和5%,但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5%;免耕条件下,湿筛法>0.25 mm团聚体含量比深松和翻耕每层平均增加11%和32%,较冬小麦耕作处理前每层平均下降42%;免耕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收获期土壤蓄水量为373.1 mm,较深松和翻耕提高17%和8%;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冬小麦收获期水分入渗速率逐渐减少;且不同耕作方式水分入渗速率为免耕>深松>翻耕。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孙利军 ;
张仁陟 ;
黄高宝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6) :207-211
[2]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友军 ;
吴金芝 ;
黄明 ;
姚宇卿 ;
张灿军 ;
蔡典雄 ;
金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44-48
[4]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免耕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差异分析 [J].
刘建忠 ;
师江澜 ;
雷金银 ;
高国雄 ;
吴发启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06) :29-34
[5]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结构性的影响 [J].
王鸿斌 ;
王洪英 ;
徐金荣 ;
赵兰坡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658-662+674
[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严洁 ;
邓良基 ;
黄剑 .
中国农机化, 2005, (02) :31-34
[7]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J].
苏子友 ;
杨正礼 ;
王德莲 ;
蔡典雄 ;
姚宇卿 ;
吕军杰 ;
张洁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3) :6-8+18
[8]   保持耕作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土流失的研究 [J].
姚宇卿 ;
王育红 ;
吕军杰 .
土壤肥料, 2002, (05) :8-10
[9]   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 [J].
许明祥 ;
刘国彬 ;
卜崇峰 ;
贾海燕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4) :54-58
[10]   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J].
王晓燕 ;
高焕文 ;
杜兵 ;
毛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6)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