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激励机制的发展与改革

被引:22
作者
魏姝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官员; 激励机制; 发展与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激励问题,可以发现解决激励问题的两条路径:一是"克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路径,二是"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趋向一致的路径"。由此,可在逻辑上构建六种不同的激励机制。应用这一框架观察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官员的主导激励机制,可以发现其明显的变化轨迹: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官员激励的主导机制是"用自己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的20年则是以激励契约为主导。中国各级政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正在并将进一步趋向多元化,这些目标往往比"经济发展"更难直接分解为具体的绩效目标,也更加难以量化,因此以激励契约为主的激励机制必将发生变化。考虑到中国的制度背景,"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和"柔性激励"是未来可能的两种选择,前者需要在制度层面大胆突破,后者则对各级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都需要艰辛而持续的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INCENTIVE CONTRACTS AND PERFORMANCE-MEASUREMENT [J].
BAKER, G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0 (03) :598-614
[2]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3]   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 [J].
李小华 ;
董军 .
公共行政评论, 2012, 5 (01) :105-121+181
[4]   激励锦标赛的历史与泡沫化倾向 [J].
扬帆 ;
屈浩 .
湖湘论坛, 2011, 24 (05) :5-6
[5]   性别因素在公务员录用和晋升中的影响——代表性官僚制理论视角下的分析 [J].
魏姝 .
妇女研究论丛, 2011, (02) :32-39
[6]   效率工资理论研究综述 [J].
刘文军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2009, (03) :83-88
[7]   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研究述评 [J].
杨红明 ;
廖建桥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03) :33-39
[8]   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假定及其对报酬激励的启示 [J].
姚先国 ;
黎煦 .
广东社会科学, 2004, (06) :59-64
[9]  
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及其隐性激励研究.[M].周红云;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0]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 著.格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