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激励机制的发展与改革

被引:22
作者
魏姝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官员; 激励机制; 发展与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激励问题,可以发现解决激励问题的两条路径:一是"克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路径,二是"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趋向一致的路径"。由此,可在逻辑上构建六种不同的激励机制。应用这一框架观察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官员的主导激励机制,可以发现其明显的变化轨迹: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官员激励的主导机制是"用自己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的20年则是以激励契约为主导。中国各级政府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正在并将进一步趋向多元化,这些目标往往比"经济发展"更难直接分解为具体的绩效目标,也更加难以量化,因此以激励契约为主的激励机制必将发生变化。考虑到中国的制度背景,"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和"柔性激励"是未来可能的两种选择,前者需要在制度层面大胆突破,后者则对各级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都需要艰辛而持续的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新公共服务.[M].(美)珍妮特·V.登哈特(JanetV.Denhardt);(美)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美)罗纳德·克林格勒(DonaldE.Klingner);(美)约翰·纳尔班迪(JohnNalbandian)著;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