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中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7
作者:

王美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能力;
空间格局;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内涵,从协同创新投入、协同创新产出、协同创新转化、协同创新合作、协同创新支撑5个方面构建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高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省份的高校协同创新能力要显著强于中西部省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只有辽宁、福建等个别省份变化幅度较大。省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接近的省份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 (12) : 1767 - 1776胡曙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范蓓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规划设计建设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基于正态云的船舶工业技术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 (09) : 62 - 68刘志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协同过程及策略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 (04) : 624 - 62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高校协同创新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06) : 33 - 3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海大学商学院 不详 河海大学商学院
-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 (03) : 66 - 7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泽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 [6] 中国东部地区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5) : 100 - 10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家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7] 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 174 - 187白俊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蒋伏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
- [8] 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 (06) : 29 - 3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苏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 [9]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 2015, 36(S1) (S1) : 15 - 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10] 区域高校科研能力的时空分异及其空间驱动类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11) : 132 - 138张斌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