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学习分析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与内在逻辑
被引:4
作者
:
毛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毛刚
机构
: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来源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8年
/ 39卷
/ 05期
关键词
:
学习分析;
学习评价;
运行机制;
内在逻辑;
D O I
:
10.13811/j.cnki.eer.2018.05.012
中图分类号
: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
040110 ;
040102 ;
摘要
: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分析在挖掘学习行为规律、预测学习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但是,当前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增进洞见的基础阶段,在学习分析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和内在逻辑方面缺乏深入思考。理论研究发现,学习分析可以与"评价促进学习"理论实现较好的适配,形成以学习分析为中心,多维评价支持的循环发展机制模型。以大学生数字文献阅读活动为情境的研究证实,激发学习反思,引导行为调节的方向是学习分析促进学习的内在逻辑。自然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反思线索的及时反馈、个体行为的持续调节是这一逻辑形成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融入学习分析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刚
;
刘清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刘清堂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6)
:20
-27
[2]
网络学习环境下问题学习行为分析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刚
;
刘清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刘清堂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福兰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11)
:32
-37+84
[3]
“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新发展
[J].
何克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7)
:5
-13
[4]
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牟智佳
;
武法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
乔治西蒙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学习创新与网络化知识研究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乔治西蒙斯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4)
:18
-25
[5]
在线测评:过去,现在和未来[J]. 萨莉·乔丹,侯松岩.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6)
[6]
教育效益的追问:从学习分析技术的视角
[J].
胡艺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胡艺龄
;
顾小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顾小清
;
罗九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罗九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婧雅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6)
:41
-48
[7]
反省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J].
马红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马红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唯一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洋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4)
:39
-46
[8]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
[J].
祝智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祝智庭
;
沈德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德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10)
:5
-13
[9]
基于网络学习行为模式挖掘的用户学习风格模型建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蔚
;
王朋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王朋娇
.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33
(11)
:55
-61
[10]
成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证研究
[J].
藏鸿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
藏鸿雁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5)
:64
-72
←
1
2
→
共 19 条
[1]
融入学习分析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刚
;
刘清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刘清堂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6)
:20
-27
[2]
网络学习环境下问题学习行为分析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刚
;
刘清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刘清堂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福兰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11)
:32
-37+84
[3]
“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新发展
[J].
何克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7)
:5
-13
[4]
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牟智佳
;
武法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
乔治西蒙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学习创新与网络化知识研究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乔治西蒙斯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4)
:18
-25
[5]
在线测评:过去,现在和未来[J]. 萨莉·乔丹,侯松岩.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6)
[6]
教育效益的追问:从学习分析技术的视角
[J].
胡艺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胡艺龄
;
顾小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顾小清
;
罗九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罗九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婧雅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6)
:41
-48
[7]
反省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J].
马红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马红亮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唯一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洋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4)
:39
-46
[8]
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
[J].
祝智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祝智庭
;
沈德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德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10)
:5
-13
[9]
基于网络学习行为模式挖掘的用户学习风格模型建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蔚
;
王朋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王朋娇
.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33
(11)
:55
-61
[10]
成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证研究
[J].
藏鸿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
藏鸿雁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5)
:64
-7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