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部沉积物捕集器中浮游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18
作者
成鑫荣
陈荣华
翦知■
黄宝琦
王吉良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4] 杭州
[5] 上海
关键词
稳定氧、碳同位素; 浮游有孔虫; 沉积物捕集器; 南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2.04.011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对南海中部沉积物捕集器中浮游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它们与海洋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G.ruber的δ18O值和δ13C值都比G.sacculifer的轻;两者的δ18O差值(Δδ18O)平均为0.520‰,δ13C差值(Δδ13C)平均为0.544‰,证明G.ruber的生活水深(约30m)比G.sacculifer的(约50m)浅。G.ruber与G.sacculifer之间的Δδ18O呈现夏季大、冬季小的特点,可能与海水的垂向温度梯度在夏季较大有关。G.ruber幼体的δ13C比成年个体的轻,幼体的δ18O比成年个体的重,揭示了该种在繁殖期前,随着个体发育,生活的水层深度逐渐变浅。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海洋科学导论.[M].冯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业治铮;汪品先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3]  
南海中部海域环境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国家海洋局编;.海洋出版社.1988,
[4]   中新世“碳位移”事件在南海的记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成鑫荣 ;
王吉良 ;
黄宝琦 ;
徐建 ;
周震 ;
翦知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08-815
[5]   南海北部近6Ma以来的氧同位素地层与事件 [J].
翦知湣 ;
成鑫荣 ;
赵泉鸿 ;
王吉良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16-822
[6]   第四纪冰期旋回转型在南沙深海的记录 [J].
汪品先 ;
田军 ;
成鑫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793-799
[7]   南海中部浮游有孔虫通量的季节变化 [J].
陈荣华 ;
翦知 ;
郑玉龙 ;
陈建芳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73-77
[8]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481-501
[9]   南海冰期深部水性质的稳定同位素证据 [J].
翦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50-256
[10]   从稳定同位素与微体化石看南海南部末次冰消期古海洋变化之阶段性 [J].
翦知湣 ;
陈民本 ;
林慧玲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