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深层裂解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10
作者
杨显成
隋风贵
李文涛
王文林
于岚
陈旭辉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气藏; 裂解; 地温; 沉积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深层裂解气藏为凝析气藏和纯气藏,气源来源于沙四下亚段高成熟烃源岩。通过分析化验、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研究了裂解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地温直接控制油气生成、烃类相态和气藏分布;近岸水下扇相扇中辫状水道和前缘微相储集层物性较好,是裂解气成藏的主要储集层,溶蚀作用改善了储集层条件,提高了含气性;流体势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由凹陷中心的高势区向边部低势区运移,在断裂陡坡带有利相带的砂砾岩体中聚集形成裂解气藏。东营凹陷北部断裂陡坡带是深层裂解气富集和分布的区带,也是近期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2]   济阳坳陷裂解气成藏分析及勘探方向 [J].
李孝军 ;
李文涛 ;
张海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1) :42-43+45
[3]   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J].
杨晓宁 ;
陈洪德 ;
寿建峰 ;
张惠良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1) :4-6+117
[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岩相带油气成藏模式 [J].
王志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10-12
[5]   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及其流体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J].
金爱民 ;
楼章华 ;
朱蓉 ;
孙毛明 ;
张文正 ;
魏新善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3, (03) :337-343
[6]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4,
[7]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