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67
作者
杨晓宁
陈洪德
寿建峰
张惠良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所
[2] 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3] 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四川成都 
[4] 四川成都 
[5] 浙江杭州 
关键词
碎屑岩; 次生孔隙; 形成机制; 砂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碎屑岩次生孔隙层是深部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分析了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认为碎屑岩进入埋藏成岩阶段后,大气水的淋滤溶蚀、碳酸水溶液与有机酸溶液的溶蚀,以及地层水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次生孔隙.提出了多学科结合、定量化研究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发育规模及预测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117 +1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J].
黄思静 ;
侯中健 .
沉积学报, 2001, (02) :224-232
[2]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J].
陈丽华 ;
赵澄林 ;
友亮 ;
王雪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77-79+10
[3]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附视频 [J].
寿建峰 ;
朱国华 .
地质科学, 1998, (02) :118-124
[4]   陕北浊沸石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与油气关系 [J].
朱国华 .
石油学报, 1985, (01) :1-8+113
[5]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沃克马·施密特(V.Schmidt),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