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适应对策
被引:29
作者:
陈正勇
王国祥
吴晓东
王立志
徐伟伟
俞振飞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菹草;
水深;
能量分配;
株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深0.5-4 m各实验组,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各实验组之间石芽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菹草株高与水深显著相关,菹草生长的适宜水深范围为0.5-2.5 m,在水深0.5 m处,菹草的生物量与单颗石芽克隆数最多,在水深1.5 m处,菹草的植株高度最大;菹草对于不同的水深适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菹草的株高、生物量在不同的水深中形态差异显著,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的减弱,菹草不断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增加株高以获取更多的光能,这就导致了植株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能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耗-益的最大获取;菹草除了形成不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光照胁迫外,还可以改变叶绿素含量进一步应对不同水深下的光照胁迫,在水深3.0 m以下,菹草的叶绿素显著增加,以最大效率利用光能,从而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上,3.0-4.0 m实验组菹草光响应能力并未低于其余各组.
引用
收藏
页码:942 / 94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