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适应对策

被引:29
作者
陈正勇
王国祥
吴晓东
王立志
徐伟伟
俞振飞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菹草; 水深; 能量分配; 株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深0.5-4 m各实验组,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各实验组之间石芽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菹草株高与水深显著相关,菹草生长的适宜水深范围为0.5-2.5 m,在水深0.5 m处,菹草的生物量与单颗石芽克隆数最多,在水深1.5 m处,菹草的植株高度最大;菹草对于不同的水深适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菹草的株高、生物量在不同的水深中形态差异显著,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的减弱,菹草不断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增加株高以获取更多的光能,这就导致了植株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能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耗-益的最大获取;菹草除了形成不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光照胁迫外,还可以改变叶绿素含量进一步应对不同水深下的光照胁迫,在水深3.0 m以下,菹草的叶绿素显著增加,以最大效率利用光能,从而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上,3.0-4.0 m实验组菹草光响应能力并未低于其余各组.
引用
收藏
页码:942 / 9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底质营养盐负荷对轮叶黑藻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J].
王立志 ;
王国祥 ;
葛绪广 ;
谷先坤 ;
陈秋敏 ;
宋瑞峰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473-480
[2]   菹草无性系季节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分配特征 [J].
沈佳 ;
石福臣 ;
许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02) :246-253
[3]   菹草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温因子的响应 [J].
杨文斌 ;
王国祥 ;
郑海洋 ;
何伟 ;
刘玉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1) :96-100+105
[4]   洪水条件下湿地植物的生存策略 [J].
罗文泊 ;
谢永宏 ;
宋凤斌 .
生态学杂志, 2007, (09) :1478-1485
[5]   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 [J].
杨文斌 ;
王国祥 .
湖泊科学, 2007, (05) :572-576
[6]   水深梯度下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生态适应 [J].
谭学界 ;
赵欣胜 .
生态学杂志, 2006, (12) :1460-1464
[7]   植物淹水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J].
胡田田 ;
康绍忠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8-24
[8]   5种沉水植物的光合特征 [J].
苏文华 ;
张光飞 ;
张云孙 ;
肖衡 ;
夏峰 .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04) :391-395
[9]   水生维管植物研究:II、水生维管植物对干涸的适应 [J].
李天煜 .
广西植物, 2001, (04) :326-329
[10]   水深、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 [J].
简永兴 ;
王建波 ;
何国庆 ;
陈家宽 .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03) :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