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

被引:19
作者
杨文斌
王国祥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南京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3] 芜湖
关键词
玄武湖;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 环境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对玄武湖2006年春季水质变化、菹草区内外水质差异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2003-2006年春季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菹草区DO高于菹草-水交界区及开阔水域;从菹草区到菹草—水交界区、开阔水域TP、TN逐渐升高,TP均值分别为0.062、0.098、0.105 mg/L,TN均值分别为1.674、2.202、2.412 mg/L;与2003 -200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6年3-5月份TP分别下降了15.4%、45%、43.3%,TN分别下降58.2%、43.9%、51.3%,SD保持在65 cm以上;说明菹草在改善湖泊环境和净化水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维持玄武湖健康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玄武湖蓝藻水华成因探讨 [J].
张哲海 ;
梅卓华 ;
孙洁梅 ;
欧阳夏骏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 (02) :15-18
[2]   湖泊底泥磷释放影响因素显著性试验分析 [J].
张智 ;
刘亚丽 ;
段秀举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2) :16-19
[3]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J].
龚春生 ;
姚琪 ;
范成新 ;
董浩平 ;
郑超海 ;
包先明 .
湖泊科学, 2006, (02) :179-183
[4]   水生高等植物季相交替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调查 [J].
王文林 ;
马婷 ;
李强 ;
王国祥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 (01) :16-19
[5]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J].
王国祥 ;
成小英 ;
濮培民 .
湖泊科学, 2002, (03) :273-282
[6]   温度光照和pH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J].
苏胜齐 ;
沈盎绿 ;
唐洪玉 ;
姚维志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6) :532-534+537
[7]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J].
李瑾 ;
安树青 ;
程小莉 ;
王云静 ;
卓元午 ;
覃风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41-647
[8]   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 [J].
濮培民 ;
王国祥 ;
李正魁 ;
胡春华 ;
陈宝君 ;
成小英 ;
李波 ;
张圣照 ;
范云崎 .
湖泊科学, 2001, (03) :193-203
[9]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态习性和在京密引水渠的发生规律研究 [J].
任久长 ;
乔建荣 ;
董巍 ;
戴长亮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6) :72-78
[10]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及若干影响因素 [J].
金送笛 ;
李永函 ;
倪彩虹 ;
王斌 .
生态学报, 1994, (02) :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