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被引:200
作者
赵荣钦 [1 ,2 ]
黄贤金 [1 ]
钟太洋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产业空间; 碳足迹;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2和49.65t/hm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2/hm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2/hm2。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48 / 10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特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与排放特征分析[D]. 郭运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2]  
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 王雪娜.北京林业大学 2006
[13]  
循环经济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黄贤金, 2009
[14]  
中美能源合作前景及对策[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肖炼, 2008
[15]  
中国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景分析[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韦保仁, 2007
[16]  
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 气象出版社 , 李克让主编, 2002
[17]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U.S. Econom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 Stephen D. Casler,Adam Rose.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 1998 (3)
[18]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J].
赵荣钦 ;
秦明周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1-6+11
[19]   基于能量集成的CO2减排量的确定 [J].
汪刚 ;
冯霄 .
化工进展, 2006, (12) :1467-1470
[2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