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地震构造带——马边地震构造带最新构造变形样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28
作者
韩竹军 [1 ]
何玉林 [2 ,3 ]
安艳芬 [1 ]
李传友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关键词
马边地震构造带; 共轭关系; 新生地震构造带; 中下地壳塑性流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以雷波地区为例,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探槽技术以及年代测试结果,获得了有关马边地震构造带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性质的初步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马边地震构造带内的雷波地区存在一条北东东向雷波断裂带,它断错的最新地层时代在40ka左右,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在活动性质上,为一条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的断裂。北北西向玛瑙断裂在第四纪风化壳中存在两次突然位错事件,在剖面上的错距分别为0.5m和>0.7m;最新错动面产状陡立,存在水平左旋位错的构造地貌证据。马边地震构造带上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断裂不是一种从属关系,而是在现代构造应力场条件下两组呈共轭关系的剪切断裂,它们代表了马边地震构造带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具新生性。马边地震构造带的破坏性地震以中强地震为主,具有频度高、成带性差等特点,这符合共轭状构造变形样式可能引起的地震活动特征。马边地震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部,初步分析表明:一种受重力作用控制的中下地壳塑性流展模型,可以对该地区包括大凉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以及鲜水河断裂带在内的断裂构造的活动习性做出较合理的解释。伴随着高原内部中下地壳物质持续向外流展,高原边界向外扩张形成新的边界,并表现为一条新生地震构造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张红艳 .
地震学报, 2006, (05) :451-461
[2]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J].
徐锡伟 ;
张培震 ;
闻学泽 ;
秦尊丽 ;
陈桂华 ;
朱艾斓 .
地震地质, 2005, (03) :446-461
[3]   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断裂运动组合及地震分段特征 [J].
张世民 ;
聂高众 ;
刘旭东 ;
任俊杰 ;
苏刚 .
地震地质, 2005, (02) :221-233
[4]  
永善-大关7.1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分析[J]. 刁桂苓,王绍晋,龙晓帆,于利民,李钦祖.华北地震科学. 1995(01)
[5]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附视频 [J].
谢富仁 ;
祝景忠 ;
粱海庆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93, (04) :408-418+521
[6]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J].
曹忠权 ;
汪一鹏 ;
殷秀华 ;
宋方敏 ;
王梃梅 ;
李建华 .
中国地震, 1993, (04) :87-97
[7]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J].
韩德润 .
地震地质, 1993, (03) :253-260
[8]   四川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特征 [J].
成尔林 .
地震学报, 1981, (03) :231-241
[9]   在重力作用下的我国西南地区地壳物质流 [J].
周玖 ;
黄修武 .
地震地质, 1980, (04) :1-10
[10]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J].
丁国瑜 ;
李永善 .
地质学报, 1979, (01)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