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

被引:83
作者
舒良树
王博
王良书
何光玉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原型盆地分析; 泰州组沉积期—盐城组沉积期; 构造演化; 苏北盆地;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4.009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北盆地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箕状含油气盆地群,主要由东台坳陷、盐-阜坳陷和建湖隆起三大构造单元组成;坳中有凸,隆中有凹,一系列凸、凹构造组成盆地的二级单元。运用盆地原型分析方法,对盆地的蚀源区、沉降史、沉积中心、盆地边界构造和沉积间断等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沉降量和剥蚀量。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北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挤压的前陆盆地、弧后扩张的裂陷盆地、大规模拉张的断陷盆地和热沉降的坳陷盆地等四个演化阶段; 认为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5个蚀源区:NE面的滨海隆起、NW面的鲁苏隆起、西面的大别山、SW面的张八岭以及南面的扬州—宁镇古生代沉积岩区;提出建湖隆起从始新世末期以来长期处于暴露和剥蚀状态,有条件为北侧的盐阜坳陷、南侧的东台坳陷提供部分成油气物质的认识。进一步确定苏北盆地曾经历过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 4次抬升剥蚀事件,这些事件对不对称箕状盆地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区内盆地的南侧边界多呈上陡下缓的“犁式”正断层,并呈阶梯状逐次朝北下掉,盆地北侧岩层与下伏层多呈超覆关系,形成“南断北超”的盆地面貌。主断层常出现上部下滑(新)、下部逆冲(老)的反转构造现象,因而苏北盆地具有多期复合迭加的特点。本区沉积中心多表现为不对称的深凹区,沉积厚度巨大,是研究区生油层系的重要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J].
陈安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08-418
[2]   下扬子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沉积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朱立华 ;
张传林 ;
仲健华 ;
邹成娟 ;
高南华 .
沉积学报, 1999, (03) :355-359
[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J].
李思田 ;
林畅松 ;
张启明 ;
杨士恭 ;
吴培康 .
科学通报, 1998, (08) :797-810
[4]   中国沉积盆地演化与旋回动力学环境 [J].
刘和甫 .
地球科学, 1996, (04) :5+7-8+10-16
[5]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J].
刘和甫 .
地球科学, 1993, (06) :699-724+814
[6]   下扬子地区HQ-13线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沪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3) :211-222+327
[7]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9]  
Mesozoic doming extensional tectonics of Wugongshan, South China[J] . Liangshu Shu,Yan Sun,Dezi Wang,M. Faure,P. Monie,J. Charvet.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