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呼吸道的致炎作用

被引:5
作者
吴禹
周向东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炎症; 可吸入颗粒物; 呼吸系统;
D O I
10.16241/j.cnki.1001-5914.2006.02.010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呼吸道的影响,探讨可吸入颗粒物对呼吸道的致炎机制。方法用采样器分别采集厨房油烟、吸烟室烟雾、路边扬尘、小湖边空气(对照组)制备颗粒物悬液。选择4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4组,分别用0.15ml/100g的PM10悬液缓慢气管注入,每3d1次,持续3周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数,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油烟组、香烟组、扬尘组大鼠肺灌洗液中的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扬尘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亦增多(P<0.05)。烹调油烟组、香烟组和扬尘组的大鼠肺匀浆中MDA、CINC含量增高(P<0.05),SOD、GSH-Px活力降低(P<0.05)。油烟组、香烟组、扬尘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切片显示,伴随颗粒物沉积的炎症反应,除部分扬尘组大鼠黏膜下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未表现出特异性。结论扬尘、烹调油烟、香烟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呼吸道均有明确的致炎作用,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此外扬尘还显示出部分过敏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环内酯抗生素抑制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 [J].
周向东 ;
李升锦 ;
蒋幼凡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2, (06) :354-356
[2]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J].
李红 ;
曾凡刚 ;
邵龙义 ;
时宗波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 (01)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