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基于省级数据的分析

被引:30
作者
田逸飘 [1 ]
张卫国 [2 ]
刘明月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南大学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型城镇化; 包容性发展;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102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J].
杨武 ;
杨淼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3) :30-35
[2]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 [J].
于莲 .
重庆社会科学, 2016, (02) :23-28
[3]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R&D投入对城镇化影响分析 [J].
何志超 ;
余兆武 ;
伍博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998-1008
[4]   “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 [J].
李扬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15, 50 (05) :4-19
[5]   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 [J].
洪银兴 .
经济学动态, 2014, (11) :4-7
[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中国的未来城镇化建设 [J].
王兰英 ;
杨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9) :163-169
[7]   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协同发展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 [J].
袁博 ;
刘凤朝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2) :56-61
[8]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J].
甘丹丽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06) :41-45
[9]   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J].
张占斌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1) :39-45
[10]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 [J].
洪开荣 ;
浣晓旭 ;
孙倩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