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大民屯凹陷的古地温

被引:6
作者
史建南
姜建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湖北 武汉
[3] 北京 昌平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古地温; 地温梯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为深刻认识辽河盆地古地温特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大民屯凹陷钻井岩心中19块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做了测试。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径迹年龄和平均径迹长度有减少、变短的显著趋势,ES34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说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退火带中,退火带古地温为74~130℃,有效加热时间为41~45 Ma,2 300-4 000 m深度地层处于退火过渡带。将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地史、热史模拟结果相结合,认为该区在ES4段末经历一次短时间迅速增温后,ES31亚段存在一个区域抬升降温的热事件过程,其后地层稳定下降,沉降幅度小、沉积物较薄,温度增加缓慢,古地温梯度高于今地温梯度,对生、排烃较为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72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准噶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 [J].
邱楠生 ;
杨海波 ;
王绪龙 .
地质科学, 2002, (04) :423-429
[2]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温 [J].
姜亮 ;
周新华 ;
金强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30-33+7
[3]   花海拗陷的热演化和生烃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王世成 ;
袁万明 ;
王兰芬 ;
任战利 .
地球学报, 1999, (04) :428-432
[4]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周礼成 .
勘探家, 1998, (04) :52-54+8
[5]   中国断陷盆地主要生油岩中的火山活动及其意义 [J].
金强 ;
熊寿生 ;
卢培德 .
地质论评, 1998, (02) :136-142
[6]   临清坳陷沈参1井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J].
修申成 ;
吴守法 ;
伊茂恒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28-32+98
[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J].
杨峰平 ;
陈发景 ;
王玉华 ;
李景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6) :20-25+100
[8]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东濮凹陷白庙地区的热历史 [J].
王立志 ;
冯石 ;
王世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5) :38-43+119
[9]   用裂变径迹研究地质热历史的方法及其在临清坳陷的应用 [J].
康铁笙 ;
王世成 ;
翟鹏济 ;
冯石 .
石油学报, 1990, (02) :22-32
[10]  
地质热历史研究的裂变径迹法[M]. 科学出版社 , 康铁笙,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