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碳排放强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郑欢
李放放
方行明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低碳经济; 减排; 能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1995-2010年中国29个省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影响: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强度减排的最重要因素,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效应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水泥产量规模效应的作用次之,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对碳强度降低影响力不大,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J].
刘广为 ;
赵涛 .
资源科学, 2012, 34 (11) :2106-2114
[2]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3]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4]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5]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6]   Decomposition of energy and CO2 intensities of Thai industry between 1981 and 2000 [J].
Bhattacharyya, SC ;
Ussanarassamee, A .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05) :76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