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被引:26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Kaya恒等式; VAR与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影响因素个体的贡献程度上,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及其对碳排放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动态冲击效应方面,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到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以1980年-2009年国内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影像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S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功能,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弱,能源强度稍强,第三产业比重效果最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106 / 2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何小钢 ;
张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1) :26-35
[2]   上海碳排放强度结构分解分析 [J].
付雪 ;
王桂新 ;
魏涛远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124-2130
[3]   中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效应——基于VAR模型和SVAR模型的检验 [J].
张欢 ;
成金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5) :806-813
[4]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5]   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 [J].
刘小敏 ;
付加锋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634-639
[7]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8]   中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效应及形成机制——基于SVAR与动态一般均衡(DGE)模型的分析 [J].
袁伟彦 ;
李文溥 .
管理世界, 2010, (12) :53-64
[9]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
[10]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M]. 商务印书馆 , 刘卫东,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