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

被引:8
作者
孙明生 [1 ,2 ]
杨力强 [1 ]
尹青 [1 ]
牛震宇 [3 ]
高黎明 [1 ]
机构
[1] 北京军区空军气象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3] 部队分队气象台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列车效应; 风垂直切变;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成因分析"的第二部分,从上升运动、风垂直切变以及地形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暴雨成因。所用资料包括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观测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1)高空急流辐散与低层低涡切变线、地形辐合线、地形强迫抬升等共同作用构成的强烈上升运动触发和增强了暖区强降水;低涡东移、锋面系统进一步增强了上升运动,触发形成锋面降水过程。2)较强的风垂直切变是"7·21"特大暴雨区别一般暴雨的另一个环境场特征。3)对流层中层西南引导气流加强、地面辐合线呈西南—东北向、云团移向前方存在上升运动中心、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以及位势不稳定中心。这些因素造成对流云团在辐合线附近一个个生成,并向前方辐合和位势不稳定中心移动而形成"列车效应",造成特大暴雨灾害天气。4)地形对"7·21"暴雨存在迎风坡、喇叭口地形、地形中尺度辐合线等多种增幅作用,使得北京西南部山区成为对流云团的触发和加强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