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华北地区几种冬闲覆盖作物碳氮蓄积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赵秋
[1
]
高贤彪
[1
]
宁晓光
[1
]
曹卫东
[2
]
机构:
[1] 天津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冬闲覆盖作物;
碳蓄积;
氮蓄积;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04.019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充分利用华北地区冬季空闲耕地及光热资源,以冬闲耕地为对照,研究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毛苕(Vicia uillosa Roth.)、黑麦草(Secale cereale L.)、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ua L.)5种不同冬闲覆盖作物地上部、地下部以及总碳、氮的蓄积量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覆盖作物总干物质质量在4.6~8.82 t.hm-2之间,是冬闲田干物质质量的1.6~3.1倍。5种覆盖作物全碳蓄积量在1.80~3.14 t.hm-2之间,是冬闲田碳蓄积量的1.9~3.3倍。与对照相比,各覆盖处理均明显提高氮素蓄积,尤以苜蓿最佳,达到了202.8 kg.hm-2,差异显著。试验选择5种肥覆盖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0.90~2.86 g.kg);黑麦草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容重(0.08 g.cm3);毛苕和苜蓿栽培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但同时土壤盐分有所增加;二月兰和黑麦草栽培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方面表现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50 / 75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