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构建研究

被引:29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陈芳婷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旅游; 中国丝绸之路; 国际文化旅游廊道; 建构;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9.09.007
中图分类号
F591 [世界旅游事业]; G125 [对外文化交流];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5 ; 0503 ;
摘要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136 +1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一带一路”旅游投资:从资源市场转向旅游枢纽[J]. 邹统钎,晨星,刘柳杉.旅游导刊. 2018(05)
[2]   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地游客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唐弘久 ;
保继刚 .
经济地理, 2018, 38 (09) :222-230+239
[3]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J].
鄢方卫 ;
杨效忠 ;
吕陈玲 .
旅游学刊, 2017, 32 (11) :95-104
[4]   中哈边境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测度研究——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 [J].
纪光萌 ;
由亚男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2) :56-64
[5]   旅游廊道概念界定 [J].
邱海莲 ;
由亚男 .
旅游论坛, 2015, 8 (04) :26-30
[6]   文化廊道范围计算及旅游空间构建研究——以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为例 [J].
王立国 ;
陶犁 ;
张丽娟 ;
李杰 .
人文地理, 2012, 27 (06) :36-42
[7]   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 [J].
李创新 ;
马耀峰 ;
李振亭 ;
马红丽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9) :841-844
[8]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J].
李伟 ;
俞孔坚 ;
李迪华 ;
不详 .
城市问题 , 2004, (01) :28-31+54
[9]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 [J].
王志芳 ;
孙鹏 .
中国园林, 2001, (05) :86-89
[10]  
辽西遗产廊道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D]. 魏斌.渤海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