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保维度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构

被引:5
作者
尹红 [1 ]
林燕梅 [2 ]
机构
[1] 贵州省环境监控中心
[2] 美国佛蒙特法学院
关键词
数字环保; 公众参与制度; 当下问题; 多元共治;
D O I
10.13658/j.cnki.sar.2016.04.013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生态理政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治国方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然实施数字环保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尚存诸多难题。在论述数字环保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作用机理基础上,提出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环境法庭司法救济制度等,并从建构多学科整合视角下的"数字环保"技术平台为公众参与提供有效信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庭司法机构完善公众参与的司法救济机制、从三维度展开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建言建策。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数字环保”系统综合技术应用与研究 [J].
尹红 ;
王恒俭 ;
刘术军 ;
康庆 ;
潘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S3) :442-444
[2]   破解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性难题 [J].
吕忠梅 .
中华环境, 2014, (01) :54-56
[3]   民族生态政策的概念和构建 [J].
尹仑 ;
薛达元 .
思想战线, 2014, 40 (01) :28-31
[5]   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 [J].
徐敏 ;
孙海林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 23 (04) :5-7+26
[6]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探析 [J].
孔晓明 .
学术交流, 2008, (04) :31-34
[7]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民参与权的保障——兼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J].
梁亚荣 ;
陈利根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