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岗岩类形成的岩浆动力学过程的分析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以大别碰撞带大王寨岩体为例

被引:2
作者
马昌前
杨坤光
李增田
唐仲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浆动力学过程; 构造环境; 新元古代; 大别碰撞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花岗岩类的成分既受构造背景控制,又与岩浆来源、起源和演化过程有关。因此,在使用构造—化学判别图确定形成环境时,应当研究控制岩石成分变异和岩石类型的岩浆动力学过程和区域地壳组成特点,并对投图的元素和岩石加以选择。由于不同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在构造样式、侵位机制、岩石组合和与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时空关系方面都有差别,因此,这些非化学特征也能提供有关构造演化的证据。根据上述思路,对大别山南麓的大王寨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是在新元古代扬子地块与大别山地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和形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J].
马昌前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29-34
[2]   中国中东部的双高压变质带 [J].
刘晓春 .
地质论评, 1991, (04) :300-309
[3]   中国河南东秦岭—桐柏成矿区、带的划分 [J].
胡受奚 ;
陈泽铭 ;
周顺之 ;
富士谷 ;
严正富 ;
胡志宏 ;
郭继春 ;
郭抗衡 ;
林潜龙 ;
黎世美 ;
姚宗仁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1, (01) :55-61
[4]   东秦岭-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部早古生代变质火山岩系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王艺芬 ;
徐贵忠 .
岩石学报, 1991, (01) :44-53
[5]   岩浆动力学与花岗岩研究 [J].
马昌前 .
地球科学进展, 1990, (06) :37-41
[6]   花岗岩用于指示构造背景的问题 [J].
S.M.Wickham ;
李智陵 .
地质科技情报, 1989, (04) :20-20
[7]   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J].
杨森楠 ;
吴鉴 ;
杨学忠 ;
陆中旦 .
地球科学, 1983, (03) :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