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中的凝灰质填隙物分异特征及其对油气储集空间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为例附视频

被引:50
作者
王建伟
鲍志东
陈孟晋
孙粉锦
刘锐娥
赵密福
孙全元
机构
[1]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
[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4]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
凝灰质填隙物; 分异; 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 二叠系砂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北部大牛地气田储层特低渗成因分析 [J].
周锋德 ;
姚光庆 ;
赵彦超 .
海洋石油, 2003, (02) :27-31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流体动力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J].
朱蓉 ;
楼章华 ;
金爱民 ;
魏新善 .
地质科学, 2003, (01) :31-43
[3]   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 [J].
陈冬霞 ;
王兴志 ;
李凌 ;
庞雄奇 .
古地理学报, 2002, (03) :93-100
[4]   苏里格庙盒8气层次生孔隙成因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 [J].
刘锐娥 ;
孙粉锦 ;
拜文华 ;
马成华 ;
黄月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47-49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 [J].
惠宽洋 ;
张哨楠 ;
李德敏 ;
胡江柰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3) :272-278
[6]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 [J].
蒋汉朝 ;
王明镇 ;
张锡麒 ;
李增学 .
地质科学, 2002, (01) :47-61+129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的关系 [J].
胡江柰 ;
张哨楠 ;
李德敏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2) :169-173
[8]   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事件沉积的全序列及其主要特征 [J].
周安朝 ;
贾炳文 ;
马美玲 ;
张慧 .
地质论评, 2001, (02) :175-183+5
[9]   鄂尔多斯东缘中北部太原组火山灰层的特征 [J].
李贵东 ;
温显端 .
地学前缘, 1999, (S1) :22-22
[1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J].
魏红红 ;
彭惠群 ;
李静群 ;
谢正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