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者劣势:理论拓展与实证分析

被引:23
作者
吴冰
阎海峰
杜子琳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
关键词
前发外来者劣势; 内向国际化经验; 进入模式; 中小民营企业;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8.06.010
中图分类号
F276.5 [私营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传统理论认为,新兴市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与本国市场中的外国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内向国际化有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但是,研究者逐步认识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尽管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有助于获得国际经验和知识,但企业也会在合作过程中感知到劣势,并因此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鉴于此,通过加入时间和空间维度,本文对现有外来者劣势理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新兴市场的中小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的内向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前发外来者劣势"(pre-entry perceived foreignness,PEPF),探讨了内向国际化经验对PEPF及PEPF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PEPF在内向国际化经验和进入模式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144家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时间会导致企业前发外来者劣势感知的升高;合作时间越长,企业越倾向选择出口、设立代表处等低控制型进入模式;前发外来者劣势完全中介了合作时间与进入模式的关系。本文因此提出了内向国际化中被忽略的劣势感知问题,并为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点。本文结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认识前发外来者劣势及其发生机制,对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消极的劣势感知,提高外向国际化水平具有管理启示;而且,对政府制定提高中国企业内向国际化合作水平的扶持政策以及强化国际自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26+187 +187-18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无依赖,不摆脱: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套路” [J].
马旭飞 ;
吴冰 .
清华管理评论, 2017, (Z2) :65-73
[2]   国际化动因、经验与进入模式的关系研究 [J].
吴冰 ;
阎海峰 ;
叶明珠 .
科研管理, 2016, 37 (12) :105-113
[3]   国际化路径、空间关联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牛雄鹰 ;
李鑫伟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56 (06) :62-71+188
[4]   国际多元化对企业海外绩效的多层次影响研究——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的整合分析 [J].
吴冰 ;
李维瑶 ;
阎海峰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 (07) :3-14
[5]   以市场能够换技术吗?——我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路径分析 [J].
李翀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5) :12-19
[6]   中国对外投资决定因素——基于整合资源观与制度视角的实证分析 [J].
林治洪 ;
陈岩 ;
秦学志 .
管理世界, 2012, (08) :165-166
[7]   外来者劣势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 [J].
任兵 ;
郑莹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34 (02) :27-34
[8]   股权结构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J].
阎海峰 ;
沈锦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4) :151-160
[9]   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案例研究 [J].
王昌林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9) :89-92
[10]   从TCL跨国并购视角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 [J].
王珏 .
管理世界, 2006, (03)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