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49
作者
胡景高 [1 ,2 ]
陶丽 [1 ]
周兵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南亚高压的东脊点异常; 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9—2007年NCEP/DOE2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595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平均的南亚高压脊线的纬度位置和东脊点的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变化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北进过程中在5月第3候存在突变,其发生时间平均提前于南海夏季风爆发1候;同时南亚高压脊线在向北推进过程中于4月下旬出现稍南撤现象;4月后期到6月初高压脊线中段比其东段的脊线位置要偏北,北进更早,8月中期以后高压脊线中段又比其东段位置偏南。6月中旬到7月初是南亚高压东进最明显的阶段,高压东脊点存在时间尺度为一周的周期振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华南地区和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南亚高压东脊点东西位置更能作为高压特征参数表征南亚高压,而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高压脊线更具有代表性。由合成分析可以看到,南亚高压东脊点偏东(西)年,高压强度增强(减弱),江淮流域、东北部分地区偏涝(旱),华南地区偏旱(涝)。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夏季南亚高压与川渝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 [J].
陈永仁 ;
李跃清 ;
王春国 ;
邓荣耀 .
高原气象 , 2009, (03) :539-548
[2]   1998年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J].
任荣彩 ;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7, (02) :183-197
[3]   夏季南亚高压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及其时空演变 [J].
尤卫红 ;
段长春 ;
赵宁坤 ;
马振锋 .
高原气象 , 2006, (04) :601-608
[4]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J].
黄燕燕 ;
钱永甫 .
高原气象, 2004, (01) :68-74
[5]   南亚高压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 [J].
黄樱 ;
钱永甫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6) :602-607
[6]   南亚高压与偏北风急流出口区的暴雨生成机制 [J].
丁治英 ;
张兴强 ;
寿绍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71-679
[7]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 [J].
钱永甫 ;
张琼 ;
张学洪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95-307
[8]   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张琼 ;
钱永甫 ;
张学洪 .
大气科学, 2000, (01) :67-78
[9]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刘辉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5) :525-538
[10]   关于夏季南亚高压的进一步研究Ⅰ.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关系的统计分析 [J].
张琼 ;
钱正安 ;
陈敏连 .
高原气象 , 1997, (01) :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