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被引:2
作者
黄昊 [1 ,2 ]
程起群 [2 ]
郑将臣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鲭科; 形态分析; 分子标记; 物种鉴别; 资源管理;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鲭9 ind,羽鳃鲐5 ind。形态判别分析显示,利用2个可量参数(体高和眼径)或者3个框架参数[D(2-3)、D(3-5)、D(2-4)]构建的判别公式均能鉴别这三种鲭科鱼类,判别准确率均为100%。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三种鲭科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控制区(D-loop)序列。经对位排列,得到33 ind样本Cytb和D-loop的一致序列分别为1 118 bp和846 bp。Cytb基因共检出1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95个,其中10个固定位点是日本鲭所特有,8个固定位点是澳洲鲭所特有,147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D-loop序列共得到2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239个,其中13个固定位点为日本鲭所特有,10个固定位点为澳洲鲭所特有,182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这些固定位点可以作为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分子标记。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close populations discernible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a casestudy of genusCoilia(Teleostei:Clupeiforms) .2 Cheng Q Q,Lu D R,Ma Li. Aquat LivRe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