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槽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被引:17
作者
刘方兰
吴庐山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地形; 地貌; 多波束; 西沙海槽;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3.002
中图分类号
P737.2 [海底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应用多波束测量资料绘制了详细的西沙海槽海域地形图、地貌图,并把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其中陆坡斜坡位于北部,呈北东向延伸,地形较为简单,斜坡面单一平整,地貌类型单一,主要为堆积型斜坡;西沙海槽位于中部,呈北东东向延伸,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槽底平原和槽坡组成,且在槽坡上发育陡坎、冲刷沟谷、阶地等次一级地貌类型;西沙海台位于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形变化复杂,地貌类型众多,表现为海山、海丘、小台地、洼地等相间排列的波状起伏的地貌特征。地貌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南海新生代两次海底扩张控制。第1次海底扩张期间,西沙海槽可能已开始发生张裂。第2次海底扩张期间,西沙海槽分3个阶段发生张裂断陷,而且其强弱在东西方向上差别巨大,致使形成了现今东深西浅、东窄西宽、槽壁陡峭的近东西向延伸的海槽地貌,奠定了研究区内地貌的基本轮廓。而地质构造、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等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则控制次级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西沙海槽岩石圈的密度结构与热-流变结构 [J].
施小斌 ;
周蒂 ;
张毅祥 ;
丘学林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2) :23-31
[2]   南海西沙海槽地壳结构的海底地震仪探测与研究 [J].
丘学林 ;
周蒂 ;
夏戡原 ;
苏达权 ;
吴世敏 ;
叶三余 ;
E.R.Flueh .
热带海洋, 2000, (02) :9-18
[3]   南海磁异常对比方法的改进 [J].
曾维军 .
热带海洋学报, 1999, (02) :39-47
[4]   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生代的海底扩张 [J].
姚伯初 .
热带海洋, 1999, (01) :7-15
[5]   南海北部陆缘西部的地壳结构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3) :86-93
[6]   南海西沙海槽,一条古缝合线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1) :1-10
[7]   试谈西沙海槽的发展演化及地球物理场特征 [J].
陈圣源 ;
陈永清 .
海洋地质研究, 1982, (04) :50-62
[8]   西沙海槽—新生代裂谷 [J].
何廉声 ;
王光宇 ;
石效超 .
地质论评, 1980, (06) :486-489
[9]  
南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刘昭蜀等著, 2002
[10]  
中国近海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许东禹等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