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被引:38
作者
祝海林 [1 ]
张炳生 [2 ]
胡爱萍 [1 ]
葛乐通 [1 ]
机构
[1]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2] 江苏工业学院人事处
关键词
工程意识; 工程能力; 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TB-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新的趋势。为了使学生具有上述工程能力结构,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兴趣目标,构筑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工程能力分层次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落实大工程观可从案例教学抓起 [J].
祝海林 ;
陈志刚 ;
李新军 ;
裴峻峰 .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4-97
[2]   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 [J].
傅宇 .
理工高教研究, 2006, (03) :79-80
[3]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
张炳生 ;
陈志刚 ;
王正洪 .
江苏高教, 2006, (01) :102-104
[4]   创新精神与工程能力的培养 [J].
刘宁 ;
王中铮 ;
舒歌群 ;
赵军 ;
李惟毅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