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75
作者
赵雅宁 [1 ]
郝正玮 [2 ]
李建民 [1 ]
马素慧 [1 ]
沈海涛 [1 ]
陈长香 [1 ]
机构
[1] 河北联合大学康复医学院
[2] 河北唐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缺血性脑卒中; 平衡功能; 偏瘫步态; 步行功能; 踝关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5 / 10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脑卒中患者踝背屈手法康复训练加低频电刺激疗法的临床观察 [J].
罗红梅 ;
孙立波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8) :2390-2391
[12]   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J].
李长顺 ;
崔贵祥 ;
冯金平 ;
徐丽利 ;
高华 ;
江平胤 ;
李义召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02) :121-123
[13]   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构想效度 [J].
瓮长水 ;
王军 ;
王刚 ;
于增志 ;
高丽萍 ;
霍春暖 ;
马延爱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11) :974-977
[14]   应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J].
张盘德 ;
刘翠华 ;
皮周凯 ;
彭小文 ;
郭强 ;
尹锋 ;
张丽梅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09) :530-533
[15]   肌力训练对偏瘫步态的影响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态分析间的相关性 [J].
李华 ;
姚红华 ;
刘利辉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1)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