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石油污染土壤紫花苜蓿田间修复试验

被引:27
作者
张松林
董庆士
周喜滨
田侠
赵首彩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紫花苜蓿; 田间修复试验;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8.01.018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选择校园清洁区土壤,采用陇东石油开采、加工地区常见的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人工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田间试验,探讨其对西北干旱地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种植空白组和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去除量均随着土壤石油污染物投配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正相关关系特别显著,反映了投配量对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和去除量的巨大影响.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种植空白组为21.43%~54.17%、种植苜蓿组为91.08%~96.07%,种植空白组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仅为种植苜蓿组的0.23~0.59倍,显示石油污染土壤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降解,但是紫花苜蓿的修复作用依然很显著;施肥对种植苜蓿组土壤扣除空白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影响很大,施肥组仅为不施肥组的0.61倍,显示施肥有助于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去除.可见,紫花苜蓿对石油污染土壤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添加豆科植物对弃耕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J].
贾举杰 ;
李金花 ;
王刚 ;
李文金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33-37
[2]   土壤石油污染对植物苗期生长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J].
李小利 ;
刘国彬 ;
薛萐 ;
许明祥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3) :95-98+127
[3]   泥炭保护紫花苜蓿根系对柴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J].
王忠强 ;
刘婷婷 ;
孟宪民 ;
王升忠 ;
吴良欢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421-425
[4]   事故状态下输油管线对地下水污染的模拟分析 [J].
王莉 ;
张宝军 ;
瞿群 ;
鲁然英 ;
田良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29-32
[5]   北京地区壤土对柴油的吸附作用研究 [J].
张景环 ;
曾溅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2) :287-292
[6]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 [J].
钟毅 ;
李广贺 ;
张旭 ;
金文标 ;
杜譞 .
地学前缘, 2006, (01) :128-133
[7]   高羊茅对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的研究 [J].
欧阳威 ;
刘红 ;
于勇勇 ;
张丹 ;
Valentina PMurygina ;
许增德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01) :94-97
[8]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与降解效应 [J].
陈嫣 ;
李广贺 ;
张旭 ;
卢晓霞 ;
张玲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784-787
[9]   分层土柱法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 [J].
纪学雁 ;
刘晓艳 ;
李兴伟 ;
戴春雷 ;
楚伟华 .
能源环境保护, 2005, (01) :43-45
[10]   土壤柴油污染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
张松林 ;
赵首彩 ;
顾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05) :88-8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