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

被引:28
作者
徐跃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庙产兴学; 清末教育改革; 清末新政; 在华日本佛教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7.5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1901~1908年)];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40103 ; 060207 ;
摘要
在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政府制定了庙产兴学政策。庙产兴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提拨方外寺观之庙产,二是提拨民间社会组织各团体公庙、神会之款。清政府对后者始终表示出明确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而对前者的态度则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1901年之前基本采取默许的态度,1905年则颁布了保护寺庙之产的上谕。日本东本愿寺僧人在中国布教,导致江南一些寺院投靠日本东本愿寺以寻求保护,是促成此政策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清末新政期间毁学风潮探析 [J].
晏婷婷 .
求索, 2006, (07) :223-225
[2]   清末庙产兴学运动与毁学民变 [J].
邵勇 .
青海社会科学, 2006, (03) :129-132
[3]   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 [J].
贺金林 .
安徽史学, 2005, (06) :29-35
[4]   清末庙产兴学及其社会反应 [J].
吴林羽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60-63
[5]   庙产兴学与佛教革新 [J].
刘成有 ;
梅海子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03) :93-96
[6]   略论庙产兴学及其对道教的影响——从1928年的一段地方志资料统计说起 [J].
刘成有 .
中国道教, 2004, (01) :50-52
[7]   “庙产兴学”运动及佛教界的回应 [J].
耿敬 .
五台山研究, 2003, (02) :11-16
[8]   辛亥前十年的学堂、学生与学潮 [J].
马自毅 .
史林, 2002, (01) :43-50
[9]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 [J].
魏光奇 .
近代史研究, 1998, (01) :64-82
[10]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 [J].
王雷泉 .
法音, 1994, (1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