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国内地道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及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70—2009年道路交通伤害的事故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里程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聚类分析对全国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归类,应用生态学研究探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与人均GDP的关系。结果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经历了1970—2002年快速上升(1.16/10万~8.52/10万)、2003—2004年稳定(8.08/10万~8.24/10万)、2005—2009年明显下降(7.55/10万~5.08/10万)3个时期。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人口死亡率随着人均GDP上升而上升,但当人均GDP达到14 053元(相当于1716美元,2005年)时,道路交通伤害人口死亡率开始明显下降,平均每年以10.16%(8.14%~10.52%)的速度递降。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按1999—2009年人均GDP聚类可分为3类,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曲线与其人均GDP曲线存在同一生态学关系,即随人均GDP的增长先上升而后下降,均于2005年开始下降,但3类地区下降时的人均GDP水平不同(分别为45 281元、22 243元和10 475元)。结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GDP上升,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攀升;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死亡率则随着人均GDP上升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