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晚二叠世“树皮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Micro-FTIR)特征及意义

被引:17
作者
余海洋
孙旭光
焦宗福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4] 哈尔滨
关键词
树皮体; 红外光谱; 化学结构; 生烃潜力; 煤成油;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4.130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 ,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 ,对华南晚二叠世煤中中国特有的显微组分———树皮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测定 ,并与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镜质体、丝质体和孢子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树皮体与孢子体的红外光谱特征较为相近 ,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 ,芳香结构和含氧基团相对较少。此特点与镜质体和丝质体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肪族结构 (尤其是长链脂肪烃 )含量相对较少 (或很少 )明显不同。上述结构特征决定了树皮体与孢子体类似 ,是一种油气生成潜力较大的显微组分。此特点对在华南地区寻找与富含树皮体煤系地层有关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干酪根地球化学.[M].傅家谟;秦匡宗主编;王廷芬等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2]   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相色谱特征与化学结构剖析 [J].
孙旭光 ;
陈建平 ;
王延斌 .
地质学报, 2003, (01) :135-143
[3]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J].
孙旭光 ;
陈建平 ;
王延斌 .
沉积学报, 2002, (04) :721-726
[4]   塔里木盆地煤显微组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 [J].
孙旭光 ;
陈建平 ;
郝多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32-838
[5]   贵州水城地区晚二叠世含树皮体煤成烃特性研究 [J].
孙旭光 ;
秦胜飞 ;
金奎励 .
地球化学, 1999, (06) :605-611
[6]   乐平煤的成煤植物及树皮体的起源 [J].
王士俊 ;
刘咸卫 ;
宋丽君 .
煤炭学报, 1998, (03) :9-13
[7]   煤显微组分分离富集 [J].
孙旭光 ;
李荣西 ;
杜美利 .
中国煤田地质, 1997, (03) :26-27
[8]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乐平煤的成因及成煤物质 [J].
陈其奭 ;
陈能贵 .
海相油气地质, 1996, (02) :29-33+4
[9]   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 [J].
韩德馨 ;
任德贻 ;
郭敏泰 .
沉积学报, 1983, (04) :1-14+135
[10]   乐平附近煤田地质及“乐平煤” [J].
阎峻峰 ;
李广有 .
地质学报, 1958, (03) :343-36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