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区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以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为例

被引:7
作者
李锡元
陈俊伟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高新区; 人才政策; 政策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6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国内典型的三大高新区的人才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三个园区的福利性政策内容丰富,但结构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力度上;然而,发展性政策的内容则显得较为单一。以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为框架,实证分析发现,三大园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效果显著,其人才保有量大大增加;但是,在人才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人才的规模效应以及产业转型的贡献还不明显,对此,为今后高新区的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了建议与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156 +1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发达国家吸引高层次人才政策及其对天津的借鉴研究 [J].
田海嵩 ;
张再生 ;
刘明瑶 ;
宁甜甜 ;
查婷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20) :142-145
[2]   人力资本对兰州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谢承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0 (03) :156-159
[3]   人才政策区域比较与政策结构偏好研究 [J].
陈莎利 ;
李铭禄 .
中国科技论坛, 2009, (09) :107-111
[4]   上海人才政策三十年:演变与创新 [J].
谢俏洁 .
人才开发, 2009, (04) :8-10
[5]   我国高层次人才发展预测与对策 [J].
李群 ;
董守义 ;
孙立成 ;
杨彤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02) :125-130
[6]   浅议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J].
李锡明 .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 (19) :149-149
[7]   四川省人才政策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J].
蒋南平 ;
黄方正 .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 (06) :30-31
[8]   基于灰色理论的高层次人才规模的预测 [J].
张长征 ;
姚成玉 ;
李侃 ;
王会波 .
教学研究, 2004, (06) :484-487
[9]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潘晨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  
政策科学.[M].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