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连续重复提取DNA能较好反映土壤微生物丰度

被引:16
作者
郭赟 [1 ,2 ]
吴宇澄 [2 ]
林先贵 [2 ]
钟文辉 [1 ]
丁维新 [2 ]
朱建国 [2 ]
贾仲君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DNA连续提取; 风干处理; 古菌; 细菌;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D O I
10.13343/j.cnki.wsxb.2012.07.007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同一个土壤需要反复提取几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土壤微生物的丰度,探讨风干土壤代替新鲜土壤用于微生物丰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针对两种理化性质具有较大差异的旱地和稻田新鲜土壤及其风干土壤,分别对土壤微生物进行5次连续裂解提取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连续反复提取对土壤古菌和细菌16S rRNA gene数量、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功能基因amoA数量的影响。【结果】3次连续提取DNA占5次提取DNA总量的76%以上,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古菌和细菌4类微生物的3次连续提取最低回收率为77.5%;与新鲜土壤相比,风干处理导致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古菌、细菌的数量分别降低84.3%、81.2%、12.5%和90.3%,然而,2种土壤风干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明土壤微生物对风干处理的响应可能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小。【结论】土壤微生物连续3次裂解能较好反映微生物丰度。与新鲜土壤相比,风干过程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丰度,然而,通过风干土壤中微生物丰度的变化趋势反映新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4 / 9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风干土保存时间和湿土培育时间对黄淮海平原潮土酶活性的影响 [J].
赵炳梓 ;
陈吉 ;
张佳宝 ;
钦绳武 .
土壤, 2011, 43 (03) :418-425
[2]   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J].
张威 ;
张旭东 ;
何红波 ;
解宏图 ;
白震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4) :783-789
[3]   一种简单有效且适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DNA提取方法 [J].
张海燕 ;
王彩虹 ;
龚明福 ;
张利莉 .
生物技术通报, 2009, (08) :151-155
[4]   土壤样品中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J].
陈敏 .
微生物学杂志, 2005, (03) :101-104
[5]   干土效应对土壤生物组成及矿化与硝化作用的影响 [J].
林江辉 ;
李辉信 ;
胡锋 ;
赵海燕 .
土壤学报, 2004, (06) :924-930
[6]   风干水稻土氮矿化过程的相对稳定性 [J].
陶勤南 ;
吴良欢 ;
方萍 .
土壤学报, 1996, (01) :101-104
[7]   土壤预处理对不同起源氮矿化的影响 [J].
沈其荣 ;
史瑞和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1) :54-58
[8]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and Pesticide Levels in Soil and Plant Products from Agricultural Area of Belgrade, Serbia[J] .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2010 (2)
[9]  
Extracellular DNA in soil and sediment: fate and ecological relevance[J] . G. Pietramellara,J. Ascher,F. Borgogni,M. T. Ceccherini,G. Guerri,P. Nannipieri.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