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退变质作用及其构造侵位

被引:17
作者
董永胜
李才
施建荣
王生云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退变质作用; 构造侵位; 羌塘中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它们在遭受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折返,构造侵位于晚古生代展金组地层中,二者以韧性变形带为接触边界。本文以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和韧性变形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中的退变质作用特征及折返时代。研究表明,榴辉岩在高峰期变质作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经历了由榴辉岩相→蓝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在高压变质带构造侵位过程形成的韧性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片岩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9±2Ma。高压变质带在219Ma左右构造侵位于展金组地层中,并于214Ma之前最终抬升出露地表。
引用
收藏
页码:2303 / 23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J].
李才 .
地质论评, 2008, (01) :105-119
[2]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才 ;
董永胜 ;
翟庆国 ;
于介江 ;
黄小鹏 .
地质通报, 2008, (01) :27-35
[3]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 [J].
李才 ;
翟庆国 ;
陈文 ;
董永胜 ;
于介江 .
岩石学报, 2007, (05) :911-918
[4]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J].
李才 ;
翟庆国 ;
陈文 ;
于介江 ;
黄小鹏 ;
张彦 .
岩石学报, 2006, (12) :2843-2849
[5]  
Discovery of eclogit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Qiangtang area, central Tibet[J]. LI Cai1, ZHAI Qingguo2, DONG Yongsheng1 & HUANG Xiaopeng1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 jing 100037,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09)
[6]   藏北羌塘中北部红脊山地区蓝闪石+硬柱石变质矿物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J].
陆济璞 ;
张能 ;
黄位鸿 ;
唐专红 ;
李玉坤 ;
许华 ;
周秋娥 ;
陆刚 ;
李乾 .
地质通报, 2006, (Z1) :70-75
[7]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李才 ;
翟庆国 ;
董永胜 ;
黄小鹏 .
科学通报, 2006, (01) :70-74
[8]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J].
潘桂棠 ;
李兴振 ;
王立全 ;
丁俊 ;
陈智粱 .
地质通报, 2002, (11) :701-707
[9]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J].
邓希光 ;
丁林 ;
刘小汉 ;
An Yin ;
Paul A.Kapp ;
Michael A.Murphy ;
CraigE.Manning .
地质科学, 2000, (02) :227-232
[10]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J].
鲍佩声 ;
肖序常 ;
王军 ;
李才 ;
胡克 .
地质学报, 1999, (04) :302-31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