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彦丽 [1 ]
贾健辉 [2 ]
蔡赫 [1 ]
谷思玉 [3 ]
机构
[1]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3]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大豆; 低磷胁迫; 磷效率; 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探讨大豆苗期磷效率特性,研究大豆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试验选用4个"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低磷两个处理,对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4个磷高效基因型苗期的植株吸磷量的优势均较明显,D34表现出较强的磷吸收能力,但是有3个磷高效基因型,磷利用效率的适应性并未表现出优势,只有D37表现出较强的磷利用能力。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大豆苗期磷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吸磷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低磷(-P)处理明显大于高磷(+P)处理。吸磷量和磷的利用效率对磷效率直接影响均较大,但吸磷量贡献更大,而间接影响均较小。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的适应性机理是不同的,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phosphorus efficiency of wheat.[J].W. J. Horst;M. Abdou;F. Wiesler.Plant and Soil.1993, 1
[2]  
植物营养分子生理学.[M].吴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3]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4]  
植物营养遗传学.[M].严小龙;张福锁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   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J].
李永夫 ;
罗安程 ;
王为木 ;
杨长登 ;
杨肖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119-124
[6]   不同耐低磷基因型玉米磷营养特性研究 [J].
张丽梅 ;
贺立源 ;
李建生 ;
徐尚忠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1) :110-115
[7]   大豆磷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 [J].
赵静 ;
付家兵 ;
廖红 ;
何勇 ;
年海 ;
胡月明 ;
邱丽娟 ;
董英山 ;
严小龙 .
科学通报, 2004, (13) :1249-1257
[8]   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 [J].
王应祥 ;
廖红 ;
严小龙 .
大豆科学, 2003, (03) :208-212
[9]   大豆不同品种对磷胁迫反应的研究 [J].
徐青萍 ;
罗超云 ;
廖红 ;
严小龙 ;
年海 .
大豆科学, 2003, (02) :108-114
[10]   广东大豆地方种质磷效率特性研究不同大豆基因型冠部、根部磷效率特性差异及其与植株磷效率特性的关系 [J].
童学军 ;
卢永根 ;
严小龙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4)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