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公信力:基础透视与制度建构

被引:9
作者
马栩生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讲师、法学博士
[2]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登记公信力; 物权变动; 善意取得; 相对审查主义; 法定公信力; 赔偿机制;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6.04.017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登记公信力在外观理论和国家公信力理论的法理基础上完成了理性塑造。就体系而论,登记公信力与物权变动模式无涉,即使置于公信力场景之中,物权变动模式仍可以自由构造。鉴于登记公信力之丰富内涵,其在设计使用上应与动产善意取得加以区分,以获得独立地位。为形塑公信力的妥当强度,在对其进行真实性审查时应坚持“相对审查主义”标准,同时引入保险和同业保证机制,以保证真正的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此外,在立法上,对登记公信力应采取“法定公信力”模式,摒弃“类推公信力”模式,并辅以“相对公信力”类型化的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J].
王利明 .
法学, 2005, (08) :3-9
[2]   民法上信赖保护制度及其法的构成——在静的安全与交易安全之间 [J].
孙鹏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07) :72-80
[3]   物权登记应采对抗效力的几点理由 [J].
郭明瑞 .
法学杂志, 2005, (04) :13-16
[4]   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研究与中国的选择 [J].
渠涛 .
法学研究, 1999, (05) :35-52
[5]   论民商法上的外观主义 [J].
丁南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5) :34-40
[6]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M]. 商务印书馆 , 王茵著, 2004
[7]  
德国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鲍尔(Baur), 2004
[8]  
法国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法)雅克·盖斯旦(JacquesGhestin), 2004
[9]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曼弗雷德·沃尔夫(ManfredWolf)著, 2002
[10]  
论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孙宪忠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