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驱龙地区叶巴岩组构造学特征

被引:10
作者
钟康惠 [1 ]
姚丹 [1 ]
多吉 [2 ]
郑凡石 [1 ]
徐长昊 [1 ]
黄小雨 [1 ]
陆彪 [1 ]
雷波 [1 ]
蔺吉庆 [1 ]
鲍春辉 [1 ]
闫国强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键词
西藏甲玛—驱龙地区; 叶巴岩组; 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学; 构造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定向薄片显微构造研究,对甲玛—驱龙地区叶巴岩组的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①原叶巴组实为构造岩,应称"叶巴岩组",区内可分为四个岩段,构成两个变火山-沉积旋回;②叶巴岩组在宏观上表现为自北而南的轴面总体北倾的复背斜和复向斜;③叶巴岩组经历过两期韧性变形,多期韧脆性变形,且邻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主推覆面的C岩段还多经历了三期较浅层次的面理置换和一期膝折变形;④叶巴岩组两期韧性变形动向相反,第一期为上层面自南向北的剪切,第二期为上层面自北向南的剪切,第二期韧性剪切与随后的韧脆性变形具多阶段递进特点,在向南推覆褶皱至较浅层次后还经历多期脆-韧性变形,尤其是邻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主推覆面部位;⑤叶巴岩组第一期韧性变形发生于94—85Ma±的晚白垩世土伦期—康尼亚克期,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俯冲导致的弧后裂谷伸展有关;第二期韧性变形及其后主要的韧脆性变形发生于50Ma±的始新世,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有关,碰撞后的构造作用则导致多期脆-韧性变形的叠加。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变形显微构造识别手册.[M].胡玲; 著.地质出版社.2009,
[2]  
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M].傅昭仁;蔡学林编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韧性剪切带与成矿.[M].何绍勋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4]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J].
钟康惠 ;
李磊 ;
周慧文 ;
白景国 ;
李伟 ;
钟婉婷 ;
张勇强 ;
蔺吉庆 ;
郑凡石 ;
黄小雨 ;
陆彪 ;
雷波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411-423
[5]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 [J].
唐菊兴 ;
王登红 ;
汪雄武 ;
钟康惠 ;
应立娟 ;
郑文宝 ;
黎枫佶 ;
郭娜 ;
秦志鹏 ;
姚晓峰 ;
李磊 ;
王友 ;
唐晓倩 .
地球学报, 2010, 31 (04) :495-506
[6]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形成的时限: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的证据 [J].
唐菊兴 ;
黎风佶 ;
李志军 ;
张丽 ;
唐晓倩 ;
邓起 ;
郎兴海 ;
黄勇 ;
姚晓峰 ;
王友 .
矿床地质, 2010, 29 (03) :461-475
[7]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构造环境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王立全 ;
莫宣学 ;
赵志丹 ;
周长勇 ;
廖忠礼 ;
董国臣 ;
袁四化 .
地质通报, 2008, (04) :458-468
[8]   西藏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J].
袁万明 ;
杜杨松 ;
杨立强 ;
李胜荣 ;
董金泉 .
岩石学报, 2007, (11) :2911-2917
[9]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同位素地质年代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王立全 ;
朱弟成 ;
廖忠礼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1) :1-7
[10]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金振民 ;
王立全 ;
朱弟成 ;
廖忠礼 .
地球科学, 2005, (06) :74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