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个人信息保护的通知义务完善与动态匿名化

被引:18
作者
夏庆锋
机构
[1] 安徽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网络空间; 保护困境; 通知义务; 动态匿名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我国《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都对个人信息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保护措施,对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滥用现象以及产生的对信息主体的侵害事实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对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但是目前看,相关法律规定仍然存在保护困境,尤其在人们日常活动频繁的网络空间中,缺乏对用户选择同意权利的"名存实亡"与去匿名化信息处理行为对用户造成损害等问题的回应与解决。未来可增加完善网络公司等个人信息处理者的通知义务与动态匿名化的法律规定,要求网络公司履行条款内容的显著通知义务与重要事项的单独通知义务,同时采用根据匿名化信息可能被去匿名化及造成损害的风险评估对网络公司使用匿名化信息进行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并对已经造成损害的匿名化信息进行再匿名化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个人信息去身份化及其制度构建 [J].
刘颖 ;
谷佳琪 .
学术研究, 2020, (12) :58-67
[3]   论数据用益权 [J].
申卫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1) :110-131+207
[4]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5]   论网络隐私政策的效力——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 [J].
王叶刚 .
比较法研究, 2020, (01) :120-134
[6]   论网络平台的数据报送义务 [J].
刘权 .
当代法学, 2019, 33 (05) :3-12
[7]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J].
程啸 .
中国法学, 2019, (04) :26-43
[8]   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J].
吴伟光 .
政治与法律, 2016, (07) :116-132
[9]  
侵权责任法[M]. 法律出版社 , 程啸, 2021
[10]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