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的形成思维

被引:12
作者
毋国平
机构
[1] 山西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概念; 抽象概念; 非抽象概念;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7.05.012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概念乃法律实践得以进行的重要思维工具之一。实践者以事实类型化为前提,至少可形成抽象概念及非抽象概念两类法律概念。前者基于形式理性主义传统,以有限、封闭且确定的内涵指称事物类别;后者则属于对此种形成思维之各种突破的结果。不论何者,实践者必须避免无助于概念形成的事实类型化方式,且应遵循必要性和准确性之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1]  
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 2012
[12]  
正义的沉默[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康斯特布尔 (Constable, 2011
[13]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奚晓明, 2011
[14]  
制造“拉伦茨神话”[M]. 法律出版社 , 顾祝轩, 2011
[15]  
合同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韩世远, 2011
[16]  
追寻美德[M]. 译林出版社 , (美) 麦金太尔 (MacIntyre, 2011
[17]  
法律中的模糊性[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恩迪科特, 2010
[18]  
当代罗马法体系[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 萨维尼, 2010
[19]  
德国家庭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 施瓦布, 201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