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对挥发度探讨凝析气的相态成因——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为例

被引:3
作者
申家年
卢双舫
李景坤
薛海涛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凹陷; 凝析气; 相对挥发度; 相态; 成因; 相态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仅在古龙凹陷英51井、古109井钻遇凝析气层,凝析气层下部均有含溶解气的油层,它们皆来自凹陷内青山口组高成熟源岩,用目前业已提出的凝析油气相态成因机制难以得到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相对挥发度探讨凝析气的相态成因,认为古龙凹陷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发生热蒸发分馏时,油气藏中不同组分的蒸发能力不同,这种差异可用相对挥发度(α)来表征,并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α是约束热蒸发形成的凝析油气与下伏残留油气组分比值关系的纽带;古龙凹陷凝析气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与其下伏油层主要烃类组分比值之间的关系与状态方程计算的地层条件下热蒸发α保持一致,从而证实古龙凹陷的凝析气是热蒸发作用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9 +9-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气洗作用对油气组分影响的理论探讨 [J].
申家年 ;
卢双舫 .
地球化学, 2005, (02) :161-172
[2]   运移分馏作用:凝析油和蜡质油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张水昌 .
科学通报, 2000, (06) :667-670
[3]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凝析气藏判断及其分布 [J].
陈义才 ;
李延均 ;
杨远聪 ;
王廷栋 ;
李永康 ;
文享范 ;
孔庆云 .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4) :313-318+5
[4]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因与凝析气藏形成分布 [J].
李延钧 ;
陈义才 ;
朱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3) :24-29+3-4
[5]   凝析油形成新模式─—原油蒸发分馏机制研究 [J].
马柯阳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6) :567-571
[6]   古109井凝析气藏油气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J].
许运新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9, (04) :29-34
[7]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周兴熙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