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其与桐柏-大别造山带关系的探讨
被引:19
作者
:
李曰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曰俊
胡世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胡世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福全
王道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道轩
郝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杰
殷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殷和平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3]
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 北京
[4]
北京
[5]
合肥
[6]
铜陵
来源
:
地质科学
|
1997年
/ 01期
关键词
:
桐柏-大别造山带;
杨山前陆盆地;
晚古生代;
陆-陆碰撞;
周缘前陆盆地;
双前陆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位于桐柏-大别山北麓,它具有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特点,由早期(D2?—C1)的复理石建造到晚期(C1—P?)的磨拉石建造;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其与华北、扬子陆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不可能有古洋盆的存在,因而它应当是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前陆盆地。杨山晚古生代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陆-陆碰撞起始于晚泥盆世之前(S3—D2),而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事件则可能代表一次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河南固始花园墙组时代的新认识
金福全,张廷秀,王家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金福全,张廷秀,王家文
[J].
地层学杂志,
1994,
(04)
: 301
-
308
[2]
DOULING FOSSIL ISLAND ARC AND WUDANGSHAN BACK-ARC BASIN IN EAST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Hao Ji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Hao Jie
Li Yueju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Li Yuejun
Liu Xiaohan and Zhu Xinren (Institute of Geology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Liu Xiaohan and Zhu Xinren (Institute of Geology
[J].
SCIENTIAGEOLOGICASINICA,
1994,
(03)
: 265
-
275
[3]
钦州前陆盆地——关于钦州残余海槽的新认识
李曰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李曰俊
邝国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邝国敦
吴浩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吴浩若
咸向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咸向阳
[J].
南方自然资源,
1993,
(04)
: 13
-
18
[4]
随县—枣阳地区“峰”、“窗”构造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郝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杰
李曰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曰俊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小汉
[J].
地质科学,
1992,
(S1)
: 70
-
82
[5]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高联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高联达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3)
: 85
-
99
[6]
华北与扬子板块志留—泥盆纪对接的沉积地球化学证据[J]. 高山,张本仁,谷晓明,谢千里,郭孝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6)
[7]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马文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马文璞
[J].
地质学报,
1991,
(01)
: 17
-
26
[8]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李曙光
S. R. Har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S. R. Hart
郑双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郑双根
郭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郭安林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刘德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 312
-
319
[9]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清晨
孙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枢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周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达
许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靖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J].
地质科学,
1989,
(02)
: 129
-
142
[10]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高联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高联达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志刚
[J].
地质论评,
1988,
(05)
: 421
-
421
←
1
2
→
共 16 条
[1]
河南固始花园墙组时代的新认识
金福全,张廷秀,王家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金福全,张廷秀,王家文
[J].
地层学杂志,
1994,
(04)
: 301
-
308
[2]
DOULING FOSSIL ISLAND ARC AND WUDANGSHAN BACK-ARC BASIN IN EAST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Hao Ji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Hao Jie
Li Yueju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Li Yuejun
Liu Xiaohan and Zhu Xinren (Institute of Geology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Liu Xiaohan and Zhu Xinren (Institute of Geology
[J].
SCIENTIAGEOLOGICASINICA,
1994,
(03)
: 265
-
275
[3]
钦州前陆盆地——关于钦州残余海槽的新认识
李曰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李曰俊
邝国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邝国敦
吴浩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吴浩若
咸向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咸向阳
[J].
南方自然资源,
1993,
(04)
: 13
-
18
[4]
随县—枣阳地区“峰”、“窗”构造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郝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杰
李曰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曰俊
刘小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小汉
[J].
地质科学,
1992,
(S1)
: 70
-
82
[5]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高联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高联达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3)
: 85
-
99
[6]
华北与扬子板块志留—泥盆纪对接的沉积地球化学证据[J]. 高山,张本仁,谷晓明,谢千里,郭孝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6)
[7]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马文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马文璞
[J].
地质学报,
1991,
(01)
: 17
-
26
[8]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李曙光
S. R. Har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S. R. Hart
郑双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郑双根
郭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郭安林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刘德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 312
-
319
[9]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清晨
孙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枢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周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达
许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靖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J].
地质科学,
1989,
(02)
: 129
-
142
[10]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高联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高联达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志刚
[J].
地质论评,
1988,
(05)
: 421
-
42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