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方式下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

被引:8
作者
官会林 [1 ]
段庆钟 [2 ]
沈有信 [3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关键词
轮作方式; 山地红壤; 肥力特征;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8.05.02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以未开垦利用的荒草地(A)为对照,研究不同轮作方式对高原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实行玉米与冬季绿肥轮作(E)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优于单季玉米种植后冬闲地(B)、玉米与冬季小麦轮作地(C)及玉米与冬季绿肥套种(D).E地与A,B,C,D地比较:在0~20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4.92,29.22,32.37,6.09g/kg;碱解N含量分别提高54.32,64.81,73.71,11.14mg/kg;速效P含量分别提高6.06,5.81,7.43,1.12mg/kg;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53.53,66.69,84.11,12.48mg/kg.因此,科学利用冬季绿肥轮作,是高原山地红壤改良培肥、抑制土壤肥力退化进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 [J].
官会林 ;
刘士清 ;
张无敌 ;
尹芳 ;
段庆钟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4) :494-497
[2]   保护地土壤质量障碍因素研究 [J].
熊汉琴 ;
王朝辉 ;
宰松梅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3) :136-140
[3]   红壤旱地的肥力现状及施肥和利用方式的影响 [J].
曾希柏 ;
李菊梅 ;
徐明岗 ;
高菊生 ;
孙楠 .
土壤通报, 2006, (03) :434-437
[4]   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J].
赵庚星 ;
李秀娟 ;
李涛 ;
岳玉德 ;
张如永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55-58
[5]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质量退化分析 [J].
袁菊 ;
刘元生 ;
何腾兵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 (03) :230-233
[6]   丘陵红壤耕作利用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演变和预测 [J].
孙波 ;
王兴祥 ;
张桃林 .
土壤学报, 2002, (06) :836-843
[7]   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影响 [J].
章明奎 ;
徐建民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3) :44-49
[8]   亚热带低丘区退化红壤肥力质量恢复性能的研究 [J].
章明奎 ;
徐建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67-71
[9]   退化红壤肥力障碍特征及重建措施Ⅲ.典型地区红壤磷素积累及其环境意义 [J].
鲁如坤 ;
时正元 .
土壤, 2001, (05) :227-231+238
[10]   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赵其国 ;
徐梦洁 ;
吴志东 .
土壤学报, 2000, (04) :43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