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苏振刚 [1 ]
杨卫兵 [1 ]
田纪春 [1 ]
宋广芝 [2 ]
机构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室
[2] 济南市长清区良种示范繁殖农场
关键词
高产小麦; 植株; 籽粒; 可溶性糖; 干物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育种的高产途径,此试验以大穗型(01-3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02-48)高产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品种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其地上部分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有密切关系。就群体而言,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其千粒重最高,多穗型次之,中间型最低。充分协调源库流的关系,选育出大穗型和多穗型相结合的、综合农艺性状更佳的品种,将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田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两种筋力型小麦叶、粒可溶性糖含量及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王书丽 ;
郭天财 ;
王晨阳 ;
查菲娜 ;
宋晓 .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04) :12-15
[2]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J].
赵会杰 ;
邹琦 ;
张秀英 .
作物学报, 2003, (05) :676-681
[3]   冬小麦开花前后茎和叶鞘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J].
姜东 ;
于振文 ;
李永庚 ;
韩红岩 ;
余松烈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 (06) :507-511
[4]   不同肥力对晚播小麦开花后地上器官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J].
阎素红 ;
蔡忠民 ;
杨兆生 ;
王俊娟 ;
赵土岗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0, (03) :46-49
[5]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刘晓冰 ;
李文雄 .
作物学报, 1996, (06) :736-740
[6]   植物叶片蔗糖、淀粉积累与其降解酶活性关系研究 [J].
熊福生 ;
高煜珠 ;
詹勇昌 ;
李国锋 .
作物学报, 1994, (01) :52-58
[7]  
种子检验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春庆,王建华主编, 2006
[8]  
小麦丰产研究论文集[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夏镇澳,余叔文编,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