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强度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姜磊 [1 ]
季民河 [2 ]
机构
[1]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强度; 能源资源; 空间自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分省能源强度空间分布地图显示出较大的地理空间聚集,能源强度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增大。能源强度空间分布与能源资源禀赋分布十分类似。因此,提出命题"能源资源越丰沛,能源强度越高"。空间自相关检验揭示了省域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Moran散点图显示了能源强度水平类似的省区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形成一种高-高、低-低各自相互吸引,高-低、低-高相互排斥的空间联系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检验 [J].
杨冕 ;
杨福霞 ;
陈兴鹏 .
资源科学, 2011, 33 (01) :163-168
[2]   中国省域能源边际效率评价——来自面板数据的能源消费结构考察 [J].
姜磊 ;
吴玉鸣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179-2185
[3]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 [J].
谭忠富 ;
张金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4) :43-49
[4]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 [J].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130-142+160
[5]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世祥 ;
成金华 .
统计研究, 2008, (10) :18-27
[6]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 [J].
魏楚 ;
沈满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9) :110-121